就拿CA199為例,它原本是在人類大腸癌細胞株的相關抗原,有趣的是,許多研究後來發現它在胰臟癌或是膽道癌的病人身上,其血清濃度的上升比在大腸癌要高、要來得明顯。所以曾幾何時,CA199竟搖身一變成為消化道、胰臟或是膽道惡性腫瘤的代言人,數值高就一定是這類癌症,其他的腫瘤標記也淪落同樣的下場,以訛傳訛,因此有腫瘤標記是可以用來做癌症篩檢之說,甚至曾幾何時,它們竟也一躍成為”健康檢查”的重要一環。我們還是再把主題拉回CA199,後來見聞越來越廣,例如在肝癌、肺癌、乳癌、與子宮內膜癌等癌症病人,以及有一些良性腫瘤,也被發現血清CA199濃度有升高的現象。更可怕的是,這個號稱是消化道、胰臟或是膽道惡性腫瘤的代言人,竟然在下列非惡性腫瘤疾病也有升高的情形: 阻塞性黃疸、急性肝衰竭及肝炎、酒精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膽結石、急性膽囊炎或膽道炎、急性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間質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炎等。而且根據近年來臺灣本土的研究,也發現目前臨床使用的外國人種做出的CA199參考值,不一定完全適合臺灣的使用,更有人發現臺灣個別組群的血型差異也會影響到CA199血中的濃度。所以,你不難看出CA199並非只是消化道、胰臟或是膽道惡性腫瘤特異的腫瘤標記,因為在其他惡性或良性腫瘤,或是在一些良性、非惡性腫瘤性的疾病,它也可能會出現血清直升高的現象,所以它是”名不符實”的腫瘤標記,根本不適合做為”癌症篩選”的工具。至於它在作為一個追蹤癌症治療及偵測癌症復發的方面,仍舊有其價值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