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血友病,又叫做von Willebrand疾病,因為不容易翻譯成中文,所以在大部份的醫學界都稱他為類血友病。是由一位芬蘭人醫師Erik von Willebrand發現的,von Willebrand凝血因子缺乏所造成的疾病,類血友病其實與血友病差別很大,血友病一般只有男性才會發病,但是類血友病不管男性與女性得病的機率都是一樣。血友病雖然也會出現皮膚紫斑與口腔粘膜的出血,但是最常出血的地方是關節與肌肉,而類血友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瘀青、流鼻血以及也月經過多,但是不會有關節及肌肉出血的情形。有些類血友病病患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只有受傷、拔牙或開刀的時候才會大量出血。
類血友病可以分為三型:
第一型病人的蛋白質von Willebrand製造不足,這種類型最為常見,症狀也最為輕微。
第二型: von Willebrand功能異常,此型較為少見,又可分為 2a 與2b兩型,2a是缺乏大分子的von Willebrand蛋白,出血程度屬於中度或著稍微嚴重;2b則因為大分子的von Willebrand蛋白與血小板結合增加了,使得von Willebrand蛋白血中濃度降低,血小板數目也可能減少,出血程度也比較為嚴重。
第三型: von Willebrand蛋白幾乎沒有功能,這種形態最少見,症狀也最嚴重
類血友病應該注意的事項:
l 禁止服用含有阿斯匹靈的藥物,因為會抑制血小板的功能
l 避免從事一些容易傷害身體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出血
l 受傷流血的時候,可以先作冰敷並且去局部壓迫止血
l 接受任何手術的時候,一定要告知類血友病存在的情形
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例如前置胎盤或胎位不正,一般來說,可以與一般孕婦一樣,選擇自然生產。至於孕婦是否交在生產之前進行防御性的治療,則要看懷孕後期的von Willebrand蛋白含量、血小板數目以及生產方式來決定。在懷孕中期與後期,von Willebrand蛋白含量會上升至懷孕前的量達2-3倍,因此大部份的病患都不需要事先補充von Willebrand蛋白,但是如果von Willebrand蛋白含量小於百分之五十的時候,則出血的可能性會增加,一定要給予預防性的von Willebrand蛋白補充治療。而且生產過後,von Willebrand蛋白可能會逐漸減少,因此在生產後的11-23天內,最容易有出現的併發症,這個時候可以給予desmopressin,讓von Willebrand蛋白從血管內皮細胞釋出,或是輸注von Willebrand蛋白。
陳駿逸醫師的話聊俱樂部:這是陳駿逸醫師及其醫療團隊所編輯的專業中西整合癌症治療與個體化預防醫學的醫療地圖,提供你(妳) 尋覓於茫茫的醫學領域時,關於中西整合癌症治療及中西整合保健養生方面的深度資訊,歡迎加入會員。專業的醫護人員精闢的講座更是您不可錯過的活動,加入會員是完全免費,也請您推薦給親朋好友一同經營這個園地。
想要知道陳駿逸醫師門診服務時段與內容 請上
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106&aid=1166
|